服务热线:4000-288-501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网站新闻 >

生活:吃愈慢,愈好「瘦」?zishen牙医透漏关键是

时间:2019-06-04 14:37:43 文章作者:www.cpdj.net 点击:109 查看次

71

资料来源:时报出版

热门搜寻:

粉红色 分泌物咖啡色 分泌物科学班延平东山复旦懒人包静心

曾经有外国朋友来访台湾,到市场里的自助餐店后,认为台湾版的Buffet 还有专人「打菜」、服务很好。当大家就定位开动后不久,台湾人大约十五分钟就把盘中食物扫光,纷纷起身舀汤或準备离开,同桌的外国人惊呼:「你们都吃完了?太快了吧!我都还没吃出每一种菜色的味道呢!」看着他的盘子仍是满满的食物,对照台湾上班族空空如也的桌面,心灵与肠胃的饱足抑或匮乏,高下立判,不胜自知。

舌头上各种味蕾的分布也会帮助我们分辨各种味道,例如舌尖前端是甜味、两侧前段是盐味、两侧后段是酸味、后段则是苦味。当各种饮味佳餚在口腔里搅动时,仔细感觉与分辨每种菜色的味道,你也可以拥有厨师般的敏锐舌头。饮食文化,不单是吞下美食,更是品嚐食物的生活!品味快乐的人生,从培养享受食物的乐活态度开始,与贫富高低无关,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味觉。牛饮暴食,食不知味的生活方式,简直是浪费食物、白活一场啊!

慢食快瘦,快食易胖

近年运动风气盛,大家都知道想瘦身就需要运动,但除了运动,还要改变饮食习惯才能真正瘦得健康,瘦得长久。好好咀嚼易有饱足感,避免吃太多发胖。

大脑的下视丘(hypothalamus)是控管食慾的重要部位,是人类饱足或饑饿感的控制中枢,可以侦测从肝脏、消化道和胰脏酵素分泌所释放出来的神经讯号,并判读血液中葡萄糖、脂肪酸及胺基酸的浓度,所以当胃部没有食物或是血液中血糖和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太低时,下视丘会发出讯号,刺激饑饿中枢产生饑饿感,告诉大脑需要进食。如果进食速度太快,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都还来不及被分解、消化、吸收,血糖浓度还没有上升,就无法有饱足感,便会继续大量进食,怎么吃都不会饱,或是等到有饱足感觉时已不知不觉吃得太多了。

换言之,如果在好好咬的情况下北京滑雪场
http://www.ikuaizu.cn/a/zuixinzixun/,牙周组织或咀嚼肌受到的刺激会传递讯息到脑神经,释放出一种神经物质,会抑制食慾并带来饱足感。根据研究,大脑要发出饱足讯号,从食物开始被溶解消化吸收、血糖升高算起,至少要二十五至三十分钟,但现代人生活步调太匆忙,一顿饭只花十分钟就解决了,反而猛吞过多食物,吃再多都不觉得饱,咀嚼习惯很差。

细嚼慢嚥好处多多

吃的方法十分重要,餐餐控制食物的量,即使吃得少,只要细嚼慢嚥,也很容易达到饱足感。肥胖者几乎都有咀嚼度不足的情况,且吃饭速度快,导致血糖快速上升,在饱足中枢发出讯号前,就已经不知不觉吃下超过身体所需量的食物,长期下来胃容量被撑大,更容易愈吃愈多。

吃太快、吃太多,未仔细咀嚼就吞下肚,身材将慢慢变胖,一旦食物摄取过量,除了造成肥胖之外,还会引发代谢症候群。所谓的代谢症候群,就是高血糖、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集合的不健康状态,患者发生动脉硬化、心肌梗塞或是脑中风的机率很高。

日本厚生劳动省曾经针对肥胖和咀嚼关联性做过研究,发现进食中若能仔细嚼咬的人,透过少量食物就能达到饱足感,所以吃进去的食物量会减少。这份研究是让九位身体质量指数(BMI 值)少于25、不胖的三十岁男性,以两种进食速度吃饭糰:一是以平常进食速度;另一次是咬50 次以上。透过医学检查,实验结果为咬50 次以上的这一组,进食份量少于以平常进食速度来吃的那一组,而且若仔细咀嚼,餐后体内与血糖值高低有关的胰岛素分泌量较少;意谓着餐后血糖值上升速度趋缓,对健康有正向助益。

POINT !

人体从进食到血糖上升约需三十分钟,换句话说,只要吃饭时间拉长,充分咀嚼,加速消化吸收,促进组织胺分泌,就可及早抑制空腹感。

《牙~40年名医的真心告白》

搜更多「 牙医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



分享
列印
收藏


烤肉别忘烤鱼 洒柠檬汁抗毒素

幸福要「紧」!一个动作远离阴道鬆弛

延伸阅读


  • 别再拿棉花棒挖耳朵?专家这样看
  • 花生製品如何保存?把握两大重点避免霉菌滋生影响健康
  • 多喝水真的没事?五种错误喝水习惯,你中奖了吗?
  • 桃园鬼父5年性侵女儿315次 落网称「和她感觉像情侣」
  • 2019母亲节全台好康,免费按摩、Buffet、搭捷运、癌症筛检、抽万元礼券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cpdj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2902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Permission denied in /www/wwwroot/cpdj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