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0-288-501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网站新闻 >

古典奠基﹕说话的艺术(下)

时间:2016-04-07 05:19:34 文章作者:www.cpdj.net 点击:101 查看次

说话是一门人生必修科,如果真心话是「苦口良药」,那么动听话就是「糖衣毒药」,我们要慎言,也要慎听,鉴别真伪。《论语‧里仁》说:「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」意思是古人的言论不轻易说出口,他们认为说得出而做不到是可耻的。然而,事实上,对于言辞愈动听、愈不像真的话,人们却愈沉溺。

甜美阿谀是好是坏?

《吕氏春秋》有一个名为〈宣王好射〉的经典故事,讲述齐宣王喜爱射箭,更喜欢别人夸讚他能够使用强弓,他所用的弓只需要300多斤(三石,古制一石为120斤)的力气就足以拉开,然而有一天,北京拓展训练齐宣王在左右大臣前示範拉弓,众大臣都佯装只能拉到一半,力气不够,更讹称齐宣王的弓需要1000多斤(九石)的力气才能拉开。结果齐宣王被哄得高兴,彻底被蒙在鼓裏。《吕氏春秋》这样记载:「宣王之情,所用不过三石。而终身自以为九石。岂不悲哉?」阿谀奉承的艳美之辞,的确是我们孜孜以求的,因为艳美所以动听,但艳美却不一定有益于己。

秦二世招来亡国祸

艳美之言,不但使一个人自满,更甚者,会让一个人自,历史中不乏这样的记载。《史记.蒙恬列传》记载,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臣赵高,手段阴险,却因善于揣摩皇上心意而得势。他见秦二世喜欢玩乐,就进言讚美二世应该秉行及时行乐的宗旨;并顺势提出以严刑酷法消灭敌对势力,这当然贴合秦二世的心意,故此他就大开杀戒,滥杀无数前朝大臣,以致民不聊生,引起后来的农民起义,推翻王朝。赵高的假话虽动听,却间接使一个朝代覆亡,愈动听的说话,愈容易使人自满,甚至步向自。

从阿谀中分析反省

《论语‧子罕》有这样的说法:「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意思即是,听到合乎原则的话,能不接受吗?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更为可贵。听到顺从自己的话,能不高兴吗?但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算可贵。盲目高兴,不加分析;或表面接受,实际不改,孔子对于这种人也没有办法。很多人对于甜言蜜语,都会选择全然相信,而没有鉴别的能力,结果只会步进陷阱泥沼。

魏徵直谏成就盛世

同学必定听过「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药苦口利于病」这句话,谏言可以兴国,但谗言就必使亡国。历史上显赫有名的「贞观盛世」,当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魏徵这位忠臣。魏徵是唐太宗身边的贤臣,敢于犯颜直谏,《新唐书》这样记载:「徵状貌不逾中人,有志胆,每犯颜进谏,虽逢帝甚怒,神色不徙,而天子亦为之霁威。」魏徵不惧君威,只怕太宗不肯将良言听进去,结果经常惹来太宗不满,更差点令太宗动杀机。不过他一片赤诚之心终被照见,魏徵病逝那天,太宗亲临痛哭,并举哀五日,更说魏徵去世,自己彷彿缺少了一面明镜。

(说话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种生活的技能,自古至今,慎言慎听是古人留下了的训戒,我们定当铭记于心。)

文:林溢欣(YY Lam)、谢廷枢

 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cpdj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0413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Permission denied in /www/wwwroot/cpdj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