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妈兴奋的拥抱「一週未见」的孩子,孩子却怯生生的躲在阿嬷背后;两天的相聚,孩子对着将离开的大人说:「妈妈,你忘记带我回台北了。」
假日父母对亲子关係有什么影响?假日父母该如何和孩子、孩子的照顾者建立良好互动?
「爸爸,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你们家玩?」
孩子没说错,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非常特别,假日才会出现。当美好的週末结束,敲响灰姑娘的十二点钟声,他们就跟着消失了。孩子週一到週五,二十四小时都跟阿公阿嬷或保母住在一起,有些是等到上幼稚园或小学,才回到自己家与爸妈「团聚」。
这全球独特的托育现象出现在台湾与中国,台湾这边叫「假日父母」,中国那边称「留守儿童」,让国外学者啧啧称奇。
同样假日父母,不同的心情
台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副教授林如萍解析,现代社会双薪小家庭遭遇工作与家庭冲突,有些父母为了拚事业,主动外包小孩的照顾工作,有些则是不得不请别人照顾的权衡之计。这两类假日父母的出发点不同,心态与心情各异。
「主动型」假日父母通常较满意亲子双方各自的生活品质,在养育过程中扮演探视的角色,但可能要担心亲子的情感疏离问题;「不得不型」的假日父母往往罪恶感深重,容易变成假日圣诞老公公,一出现就破坏教养规则,引爆隔代教养冲突。
在媒体担任行销主管、儿子才一岁八个月大的杜凯如,当了将近一年半的假日父母。当年她坐完月子,马上跟儿子一起被「空运」回花莲婆家,不久她回台北工作,便展开假日父母的生活。她和先生每週五下班就搭太鲁阁号夜奔花莲,深夜快十二点抵达婆家,见到已经熟睡的儿子,「我都不知道要不要把他摇起来,因为好开心喔!」然而两天后,台铁花莲站月台总要上演「十八相送」的剧码,儿子伸出小手想跟着走,接下来的画面是:妈妈、儿子和一旁的婆婆,捨不得全哭成一团,杜凯如上火车后更是常常一路哭回台北。
在台湾微软营运暨行销事业群担任协理的王嘉玲,三岁大女儿早产三个月,出生时体重仅六百多克,在加护病房待了四个月,出院仍随身挂着氧气。夫妻俩实在不知如何照顾她,只能转而寻求有护理背景的保母协助。于是大女儿週间二十四小时住在保母家,週末才回家。直到一个月前,二女儿出生了,轮到妹妹二十四小时住保母家,三岁的老大白天上幼稚园、晚上才回家跟爸妈过夜。这样的新作息刚开始一个月,就面临一场亲子适应不良的大战。
林文玲(化名)和先生都是兽医,两夫妻忙于经营自家位于新庄的兽医院,每週只能抽出星期六的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这短短的十二小时,去林口婆家探视两岁的独生女。夫妻俩有时忙到隔週才见女儿一面,或者椅子还没坐热又被电召回医院。原本打算当顶客族的林文玲,迫于公婆压力怀孕生子,「我们实在太忙了,根本不可能把她带回来身边。反正有阿公、阿嬷跟阿祖三人全心全意的照顾,他们从未抱北京拓展训练怨过。这样的安排对她好、对我们也好,」林文玲说。
选择假日父母托育模式的夫妻,好处是个人时间多、体力消耗少,给长辈带也许还能省下保母费,看起来是相对省力的托育方式。杜凯如虽然与儿子分离时痛不欲生,回台北埋首于工作,很容易忘记自己有小孩。她认为假日父母的zui大好处是「可以一觉到天亮」。林文玲说,回林口看女儿,她始终扮白脸,只要女儿一闹脾气或吃不下饭,阿嬷就接手处理。因此到目前为止,母女一直可以和平相处。
这到底是谁的小孩
然而,大多数假日父母自认辛酸面远多于光明面,那股深切的罪恶感和矛盾让教养偏离正轨,把许多原本单纯的关係弄得很棘手。当别人羡慕说平常日不必照顾小孩、像单身贵族般自由,他们可能天天盯着3G手机里的孩子影像出神;当孩子生病发烧了无法在身边照顾,只能频频电话关心,暗自垂泪;当阿公阿嬷太宠孩子,不注重生活规矩,隔代教养不同调,假日一见面两组大人就大吵、互相埋怨,平时则天高皇帝远,假日父母想管也管不了;当孩子的习惯、说话方式跟保母如出一辙,因为保母帮孩子买衣服打扮,慢慢连长相、品味都一样,假日父母很不甘愿的要问:「这到底是谁的小孩?!」
因为想用两天的爱来补足五天的缺席,于是假日父母帮孩子买了成山的玩具;只要是平常照顾者说No的事情,週末全数大解禁,以为能弥补些什么。但,当孩子哭了、怕了,回头找的是阿嬷和保母,不是正牌爸爸妈妈。当爸妈真的要离开了,孩子忽然冒出一句:「妈妈,你忘记带我回台北了。」那种锥心刺痛实在不足为外人道。
林如萍认为,假日父母的核心问题是:你们如何看待自己当父母的角色?「假日父母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托育模式,父母该选择的是支持与补充的角色,而非『取代』。主动选择就是取代。」
零到六岁是孩子发展依附关係的关键时期,跟主要照顾者建立稳定而安全的依附情感模式,是打下他们一辈子各项发展的zui重要基础。当孩子的身心理需求都被照顾到了,在生活中找到规律与节奏,向外探索与学习的能量会跟着一点一点长出来。
假日父母的孩子当然也可以发展良好依附关係,但主要依附对象也许要变成保母或阿公阿嬷,父母必须退居配角,因为孩子会很自然的认定,照顾他zui多的才是「爸爸妈妈」。「而且依附的时间愈久、对依附者的眷恋愈长。孩子一辈子zui亲的人不是父母,隔阂可能一直都在,」友缘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执行长廖清碧说。
把镜头转到孩子角度,假日父母更要考虑的是,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否被满足、不同照顾者的教养是否一致,以及父母到底要他们留守多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