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0-288-501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网站新闻 >

文言範文﹕〈师说〉写作手法分析

时间:2016-04-04 10:57:49 文章作者:www.cpdj.net 点击:100 查看次

韩愈于〈师说〉一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,结构严谨,是学习撰写论说文的juejia教材,值得学习!

◆结构严谨

全文精心布局,细节用心,以「师道」一词贯串。

首段:「古之学者必有师」,以古为例,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。

第二段:提出破格的看法,「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」,强调年纪、身分、辈分都不是重点,凡是有学问的,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。

第三段:说明圣人虽聪颖,尚自需要从师求教学习解决疑惑。

第六段:谈及「圣人无常师」,引用孔子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之语例及跟从各个老师学习之例子,重申从师学习之必要。孔子从师之事,正是实践了「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」的道理。

众人之惑

‧作者一方面论及师道的重要性,同时处处批评今人从师学习的态度。

‧作者于首段先谈「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」,说明人人皆有惑,如果有惑而不从师,疑惑就无法得到解答了,这种情,正好是下文谈及的士大人的写照。在第三段,作者谈及士大夫耻于从师的实,第四段谈及士大夫「小学而大遗」,第五段写出士大夫耻于求教不必要的顾虑,总括三段内容,均说明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智,他们的所为,正好跟作者所谈及的「今之众人」、「愚益愚」遥相呼应,批评之辞,见于纸上。

◆善用对比

作者多次运用对比,突显人物、事物之间的落差,增强论证的说服力。举例如下:

「圣人与今人」

圣人能力较众人为高,但仍然需要跟从老师学习。相较之下,众人能力远逊古圣人,却不愿意从师学习。结果就是圣人愈见聪明,众人愈见愚蠢,而两者并列比较,更突出了众人不愿从师学习的荒谬和无知。

学子择师而教与士大夫惑而不从师

小童需要学习的,只是句读之学,属于小学问,但成人愿意为他们寻找老师。相较之下,士大夫面对大学问上的疑惑,却不愿意求教于老师。由此可见,士大夫处理小学问上得当,但没有妥善处理大学问上的问题,突出了他们的不智。

巫、医、乐师、百工之人互相学习与士大夫耻于从师

巫、医、乐师、百工之人,只属于社会的低下阶层,向来被看不起,但他们能够不耻相师,互相学习。相反,士大夫属于社会的上级阶层,但他们因诸多顾忌而不会从师求教,结果疑惑没有得到解决。于从师学习之问题上,巫、医、乐师、百工之人只是低下层,但处理得当,表现远较士大夫为佳,从而突显了士大夫的不足,亦见惑而不从师的荒谬。

◆善用例子

作者扼要说明各例子的特点,以巩固文章论点,举例如下:

1. 圣人之例:

聪明,但仍然从师学习,结果得到大学问,由此可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,更突显了众人不从师学习的愚昧。

2. 学子之例:

只是学习句读之学,属于小学问,但仍然要找老师学习,可见求教于师的重要性,更突显了士大夫在大学问上不从师求教的荒谬。

3. 巫、医北京拓展训练、乐师、百工之例:

地位低微,学识有限,但不耻相师,于学习上做法正确,远较耻于从师的士大夫为佳。

4. 孔子从师之例:

孔子属于古圣人,但仍然向多人学习,并说出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(语例),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,也说明了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之重点,同时批评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做法不智。

◆语言技巧丰富

1. 顶真

文章气势增强,文气连贯,产生一种迴环往复之美。

「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、受业、解惑也」

「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终不解矣」

「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」

2. 对仗

使文章显得工整匀称,富于气势。

「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,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,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」

「圣益圣,愚益愚,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」

「传其道、解其惑」

「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」

文:甄沃奇

作者简介﹕高考3A,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一级荣誉,哲学硕士,现职中学中文科教师,曾任《5**作文系列》、《5**作文预备班》顾问。

图:资料图片

■下期预告:「人与学习」单元模拟试题分析

 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cpdj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1910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Permission denied in /www/wwwroot/cpdj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830